×

行业自律或可成就广西糖业持续稳定发展

收藏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广西制糖能力的快速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原料之争,成为广西糖业之战。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进行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放开蔗区管控、放开政府定价,以糖料蔗订单合同来稳定糖企和蔗农的合作关系。但从改革的第一个榨季(2019/20年度)看,旧病未去,又添新愁。原料抢夺大战依然存在,糖料蔗订单的竞争又成新的“战场”。本文从糖企原料之争、政府改革求变和糖企在改革中的挣扎重塑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剖,提出加强行业自律、抱团发展,共同抵御国外低成本食糖的竞争与挑战的思路,或可成就广西糖业持续稳定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广西糖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面对即将到来的2020/21年榨季糖业生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的指导下,广西糖业协会组织15家制糖企业(集团)于2020年11月5日在南宁召开榨季生产行业自律会议,并签署《广西制糖企业2020/21年榨季生产自律公约》,决定按照“坚定不移参与糖业发展市场化改革、坚定不移稳定企农合作关系、坚定不移形成统一的糖料蔗收购价格体系”三大原则, 就开榨时间、收购秩序、收购价格和守法守纪经营等问题达成五项自律公约。

  回望广西糖业历史,2020/21年榨季生产自律公约的签署来之不易。

  一、糖业之痛:原料争夺之战从未停歇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糖业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八桂的成长壮大历史,也是一部风起云涌的糖料蔗资源抢夺“战争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食糖净进口国,国产食糖供应缺口总体逐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以来,国内外、区内外各种资源加快投资广西糖业,生产能力快速扩张,导致原料蔗供应日趋紧张。据《广西糖业》(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统计,1978年,全自治区仅有糖厂64家,1992年,全自治区糖厂发展到98家。

  1992年以后,由于国家改革糖业发展体制,放开食糖经营管控,一大批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广西糖业,先后有泰国两仪糖业集团、英国英联糖业集团、海南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广东东莞糖业集团和广西区内众多民营企业家在广西开展糖厂并购,并扩大生产能力,逐步加剧原料供应紧张形势。

  据广西糖业协会编辑出版的《广西糖业年报》统计,2003/04年榨季,全自治区拥有制糖企业26家、糖厂95间,总压榨能力36万吨/日,入榨甘蔗4600万吨,原料满足率为106.48%。由于原料充足,经营效益良好,实现利润35.92亿元,销售利润率27.6%。

  但从2004/05年榨季开始,全自治区糖厂原料供应由盈余走向不足,缺口546.6万吨,原料满足率88.44%。2008/09年榨季,全自治区制糖企业发展到35家、糖厂100间,总压榨能力62.44万吨/日,入榨甘蔗6130万吨,原料满足率为81.81%,5 年时间暴跌24.67个百分点,原料供应缺口近20%。经营效益大幅下降,仅实现利润12.48亿元,比5年前减少23.44亿元;销售利润率4.62%,比5年前降低22.98个百分点。

  2014/15年榨季,全自治区制糖企业减少到28家,但糖厂增加到104间,总压榨能力69.8万吨/日,入榨甘蔗5258万吨,原料满足率62.77%,再跌19.04个百分点,原料供应缺口扩大到37.23%。经营效益大幅下降,仅实现利润9.15亿元,销售利润率3.19%。

  进入“十三五”以来,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了对糖业的支持力度,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一手抓糖料蔗基地建设,力求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稳定种植面积,增加糖料蔗供应量;一手抓企业战略重组和过剩产能淘汰,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但由于土地资源禀赋差和劳力缺乏等原因,糖料蔗供应量从2015/16年榨季的4433万吨逐步恢复到5000多万吨后,仍处于徘徊状态,企业原料满足率始终没有超过70%。

  广西糖业部分榨季原料满足率统计表

  

  “仓廪实而知礼仪”,由于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糖厂“吃不饱”,从2004/05年榨季开始,各糖厂开始跨蔗区抢购糖料蔗,严重扰乱糖业生产秩序。各级政府为稳定榨季糖业生产秩序,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充当“糖业警察”,维护砍运销榨秩序。

  二、糖业之急: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杀出重围

  糖料蔗是特殊的“鲜活”产品,砍收后需及时入榨,否则会造成水分和糖分的快速损失,并酸化变质。因此,糖企有稳定的原料基地,糖料蔗能按计划有序进厂入榨,是糖企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也是降低蔗农砍后损失的关键。为稳定榨季生产秩序,广西每年耗费大量行政资源,但混乱的榨季生产秩序却始终没得到根本性好转。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特别是行业外对糖业了解不深的各阶层人士关于放开蔗区管控,让糖料蔗自由流通的呼声日益高涨。

  糖业管理体制进入两难境地,继续维持蔗区管理制度,限制糖料蔗自由买卖,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放开蔗区管控,糖料蔗购销市场化,势必造成生产秩序混乱,蔗农和糖企利益都将受损。大约从2000年前后开始,每一次政府换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都会组织一次放开蔗区的调研,但都因条件不成熟而作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后,放开蔗区的呼声再度高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力量持续进行了5年左右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从2018年5月开始,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的指示,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放开糖料蔗购销市场,实施糖料蔗收购市场定价改革,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蔗区资源固化、各制糖企业“画地为牢”的问题。 2019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提高生产能力、保护蔗农权益、放开甘蔗市场、兼顾地方利益、整合加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做大糖业,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糖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我区糖业发展水平。

  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放开糖料蔗购销市场,取消糖料蔗收购政府定价。面对2018/19年榨季广西糖业大幅亏损的被动局面,为确保糖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糖业生产稳定有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坚持“订单签得下、合同核得准、秩序管得住”的工作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一是全面推行糖料蔗产销购订单农业,以合同购销关系替代传统的蔗区糖料蔗买卖关系;二是实施糖料蔗订单合同审核备案制,由县乡两级政府对辖区糖料蔗订单合同进行审核备案,严防糖料蔗订单合同签订“一女多嫁”,从源头上杜绝合同履约纠纷;三是按照“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的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合同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糖业榨季生产期间糖料蔗砍、运、销、榨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由于改革预案充分,措施得当,确保了改革举措得到广大蔗农和糖企的理解与拥护,成效明显。2019/20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继续稳定在600万吨以上,蔗糖分、出糖率等生产指标创历史最好纪录,农民的种蔗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糖改之痛:企业在步履蹒跚中被动接受变革

  由于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认识模糊,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且十分错误的观点,影响了改革发展成果的进一步巩固。一种观点认,为糖业市场化改革操之过急,不利于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持这种观点的糖企,仍然习惯于过去的发展模式,对改革后的思路与办法研究不够,处处被动、时时抱怨,无所适从,希望糖料蔗订单农业改革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十年不变”。用“积习难改、定势难转”来描述这部分糖企的心态再合适不过。另一种观点认为,糖业发展市场化改革就是否定过去,希望糖料蔗保障订单化改革是打麻将——推倒重来,来一场八手同搅、各显神通的利益格局大调整。用“唯恐天下不乱、竞争对手不死”来记录这部分企业的心态,可能不冤。

  针对两种错误认识,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相关专业人士提出,推进广西糖业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坚定不移”。一要坚定不移推动糖业发展市场化改革。推进糖业发展市场化改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必要及时,没有回头路。二要坚定不移支持制糖企业与蔗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改革不是打麻将——每一次都推倒重来。改革是扬弃,要坚持好的经验和做法,打破影响发展的藩篱。因此,稳定制糖企业和糖料蔗种植户的合作关系,让糖企生产原料有保障、蔗农产品销售有目标,事关糖业持续稳定发展大局。糖厂和蔗农的订单合同必须持续稳定,才能实现糖业“第一车间”生产的持续稳定。三要坚定不移支持形成统一的糖料蔗收购价格体系。收购价格差的存在是诱导蔗农失信合同义务的毒药,也是糖料蔗远距离无序流动,降低入榨新鲜度,推高糖企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保险事业能够蓬勃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各险种价格的统一,各保险公司在统一的价格体系下,通过优质的价外服务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既保障了我国保险事业的有序发展,又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四、糖业之路:行业自律或可成就广西糖业持续稳定发展

  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没有倒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专门力量经过长期、艰苦、细致、充分调研后作出的决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糖业管理体制改革不容闪失,加快广西糖业改革发展,推动糖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需要,是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安边富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用糖料蔗订单农业替代蔗区制,实现糖料蔗购销秩序的稳定,保障改革的平稳过渡,是最好的办法,也可能是现阶段唯一的办法。

  要解决糖料蔗原料抢夺大战继续蔓延问题,防止广西制糖企业鹬蚌相争、国外糖业渔翁得利,加强行业自律,携手抱团发展,共同迎接国外低成本食糖的竞争和挑战成为广西糖业必然选择。这方面,湛江市糖业改革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湛江市糖料蔗购销市场化改革经历了“全面放开—紧急调整—稳妥推进”三个阶段。1999/2000年榨季,湛江市实行蔗区放开、蔗价放开、食糖经营放开的“三放开”糖业改革,政府不再划分蔗区,允许糖料蔗自由流动,农民自主选择销售对象,糖厂收购价不统一,自行定价。由于改革过于激进,导致糖料蔗购销市场混乱,社会稳定问题突出,制糖企业和蔗农利益受损,糖业大幅萎缩,糖料蔗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214万亩下降到2005年的150万亩,下降29.9%;糖厂从34间萎缩到21间,萎缩比例高达38.2%。为稳定糖业发展,2006/07年榨季湛江市糖料蔗收购价格重新由政府制定指导价格,制糖企业按品种分类在全市统一确定糖料蔗收购价格。2015/16年榨季,湛江市按照政府引导、尊重历史、企业自律的原则,不再将糖料蔗收购价格列入省市级定价目录,由湛江市糖业协会组织制糖企业和蔗农根据食糖销售市场和工农利益平衡等实际协商定价,并发布全市统一收购价格,强化行业自律,实现了糖业的平稳有序发展。据湛江市糖业协会透露,目前湛江市三家制糖企业集团共18间糖厂,均高度自律,近5年来未发生越界抢购糖料蔗的现象。

  按照糖业发展市场化改革“三个坚定不移”原则,广西制糖企业在2020/21年榨季生产自律公约中达成五点自律共识:

  第一、自觉开榨时间自律,促进生产稳定高效。为实现全行业“高糖高榨”,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以遵循甘蔗生长规律,适时开榨为原则,各制糖会员企业开机生产时间不得早于2020年11月25日,个别情况特殊需提前开机生产的糖企,须经本《公约》实施监督小组同意。

  第二、自觉价格自律,稳定糖料蔗收购市场。严格按订单合同价格收购糖料蔗,承诺不哄抬蔗价、不提高糖料蔗运费、不变相补贴涨价、不压低蔗价、不随意加大扣杂、不拖欠蔗款、不扰乱糖料蔗收购秩序,维护蔗农切身利益和种植积极性。

  第三、自觉法规自律,维护订单合同管理秩序。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关于《广西糖料蔗订单农业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不恶意破坏、干扰同行兄弟企业原料蔗基地建设;不收购非本企业订单合同的甘蔗,也不收购本企业未经政府核实备案的订单合同甘蔗。非经允许,不收购同行兄弟企业订单合同区域的糖料蔗,共同维护广西糖业来之不易的和谐行业生态。

  第四、自觉阳光收购自律,主动接受监督。各制糖会员企业运蔗车辆需统一喷涂糖厂名称及运蔗车辆编号,以利社会监督和调查取证。

  第五、自觉执行订单自律,维护砍运秩序。各制糖会员企业要主动行使监督权,自觉维护榨季砍运秩序。对违反规定擅自收购其他企业订单合同原料蔗的,受害企业有举报、举证责任;同时要及时会同县乡村三级调处机构和有关部门收集证据,报告县市和上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处理,并报本《公约》实施监督小组。被举报的企业有自觉接受和配合糖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机构调查处理的义务。

  《广西制糖企业2020/21年榨季生产自律公约》的签署,对稳定广西糖业榨季生产秩序,促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广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标志着广西糖业由政府要企业守法经营,进入企业自觉守法经营;由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进入企业自觉主动参与市场化改革;由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进入抱团发展,携手共建糖业和谐发展生态的新阶段。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