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质量发展边民互市贸易——以清水河口岸为例

收藏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边民互市贸易——以清水河口岸为例 清水河口岸。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是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云南省对外开放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举措,也是云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清水河口岸是云南5个智慧口岸之一,已上线综合服务平台。临沧市正积极推动清水河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口岸。笔者通过对清水河口岸实地调研发现,边民互市在推动云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边民互市的优势与重要性 区位优势。

清水河口岸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与缅甸隔河相望。面向国内,清水河口岸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可连接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面向国际,清水河口岸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云、贵、川、渝等省(市)商品经清水河口岸出境进入印度洋,比从水路经上海或陆路经广西防城港绕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缩短几千公里。 政策优势。

上世纪50年代,清水河口岸就开始对外开展小额贸易。1991年,清水河口岸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二类口岸,2004年升格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07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获准成立,以“中缅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缅经济走廊主要国际陆港”为发展定位,以进出口加工和跨境商贸物流产业为引领,打造“一核两翼,一区三园”(以清水河口岸为核心,联动南伞、永和口岸,统筹孟定核心园区、南伞园区、永和园区融合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在多种政策驱动下,清水河口岸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23年,清水河口岸设立进境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用地,大大提升了整体口岸功能。 边民互市的重要性。

调研发现,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在促进双边互补与稳边固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边民通过互市贸易采购进口商品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叠加通关便利因素,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活成本。近年来,清水河口岸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条件逐渐改善,进口农产品需求稳步增长。我国的饮料、家用电器等商品物美价廉,在缅甸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据统计,2023年临沧市口岸进出口贸易额125.6亿元、货运量353.9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边民互市贸易占比11%。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每年都会举行交易会、展销会、联谊会,加深双边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叠加,为边境地区发展带来新契机。新时代,边民互市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各种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反映。

边民互市贸易实践成效 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清水河口岸是中国对缅贸易的主要陆路口岸之一,口岸至缅甸边境重镇户板约15公里,至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431公里,至缅甸首都内比都748公里。依托该口岸,中缅双方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区域间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为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带来良好条件。以制糖行业为例,进入榨季后,缅甸的甘蔗产量激增,我国制糖企业可以直接或通过边民互助合作社采购缅甸的甘蔗,销售旺季每月进口甘蔗货运量突破6.37万吨,制糖企业货源得到保障。此外,缅甸劳务人员为云南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和口岸经济提供了人力资源。

搭建边民互市平台,创新产业合作模式。清水河口岸利用边民互市贸易政策,开展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交易,探索“平台+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边民”方式,做强边民互市贸易。2013年以来,清水河口岸引进专业管理服务平台,负责边民互市服务管理、口岸管理、代理报关、退税申报、仓储装卸等业务。截至2023年底,孟定镇累计成立助农边民互市合作社7个,注册成立个体工商户3402户,开展边民互市交易,带动边民增收588.5万元,成为多方合作共富的成功案例。清水河口岸重点发展进出口加工和跨境商贸物流两大产业。

2023年,清水河口岸新签约加工项目18个,涉及中药材、木材成品、农产品、新型建材等加工,以及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智慧冷链物流基地等领域。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落细农产品落地加工税收政策,实施“征三抵九”税收优惠,吸引多家加工企业投资落地,推动“口岸+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互联网+”服务质量。一是进出关流程更加便利高效。清水河口岸建设落地边民互市市场申报大厅,集中办理货运通关业务,减少通关时间。使用边民互市管理系统,实现通关全程无纸化。进口货物通关时间由原来的6天压缩至1天,出口货物通关仅需半日。二是监管智慧化水平提升。使用“边互通”APP进行线上远程采购及报关,通过人脸信息识别实现交易人员数据的信息化,建立数据库和轨迹追踪,推动口岸各监管部门实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以数据“跑路”替代边民“跑门”。三是实现跨境电子结算。2023年,清水河口岸上线边民互市系统银行结算业务,采购方可通过签约银行提供的实时跨境电子结算服务和边民互市双边交易系统采购互市商品。

境内外相互衔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境贸易体系的建立,为互市贸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匹配统一创造了条件,降低了线下交易带来的监管风险,为口岸边民互市贸易注入活力。 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取得成绩的同时,在口岸基础设施、商品落地加工、边民互市优惠政策利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结合调研情况,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补齐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通道。加快形成封闭监管、营运规范、高效运转的指定监管场地,划分检疫处理、安检通道等区域,满足入境各类产品的全流程检验检疫和监管要求,实现快速检验检疫。二是打造集保税仓储、加工展示、旅游体验、服务休憩为一体的边民互市示范区。加大保税仓库申请力度,完善口岸核心区域功能布局,发展跨境旅游,开展特色饮食、文化体验活动,开放一定免税额度,带动仓储、文旅、落地加工等行业不断汇聚。三是提升口岸通关效能和货运能力。提升临清高速对沿线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争取开通货运专用通道,优化物流枢纽站和集疏运网络布局,全面推广“运抵直通”模式,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压缩总体通关时间。 大力发展进出口商品落地加工业。

一是健全招商机制。吸引社会投资进入互市贸易加工行业,通过企业联合会、会计师事务所等优质机构委托招商引资项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二是创新落地加工企业发展模式。围绕进口农产品加工、出口装备制造加工等重点方向优先引进相关企业,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推行弹性年期出让方式取得工业用地使用权,降低加工企业土地取得成本,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三是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指导协调边民互助合作社与加工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协议,探索形成“边民互市贸易采购—企业落地加工—产品升级对外销售”的产业格局,发挥互市贸易税收优惠和落地加工便利的双重优势。 加快边民互市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互市贸易信息数据库。对入场人员、车辆、订单进行实时监测和后台查验。运用大数据做好贸易轨迹追踪,识别风险对象、违法对象纳入边民互市贸易“黑名单”,定期公示公开。二是深化智慧口岸建设。进一步推广“边互通”APP,不断完善边民互市贸易数字化平台,健全边民采购、入境申报与销售信息服务的数字化智慧贸易体系,推动贸易便利化和通关高效化。三是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发挥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与实时结算优势,引入优质电商企业带动边民互市贸易,搭建便捷的服务平台。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加强政策宣传,以座谈、技能培训等形式走进村寨、产业园区等地,提高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积极性。组织口岸服务管理公司、劳务服务公司等机构为边民及合作社答疑解惑。做好边民、个体工商户、合作社、企业等登记备案注册。落实相关政策,明确互市贸易准入条件,整顿经营秩序,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 加强中缅双边交流合作。举办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华侨华人联谊会等活动,搭建中缅边民、企业家、商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双边合作,提高双边口岸对等开放水平。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口岸安全稳定,筑牢营商环境安全底线。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