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锁耿马百亿产业的“甜蜜密码”

收藏

40万亩蔗园,10亿元蔗农收入,100亿元综合产值。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了这组亮眼的数字?

  在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一片片茂密的蔗林正孕育着边疆人民的“甜蜜事业”。耿马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深耕蔗糖产业,通过传承创新、科技赋能和全链集群发展,成功解锁百亿级产业的“甜蜜密码”,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富民强县的特色之路。

  密码一:“甜蜜事业”代代传

  耿马是国家51个糖料蔗核心基地县之一,是云南省“一县一业”甘蔗特色县,是国家糖料生产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蔗糖产业,是耿马县的“老字号”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为延续这一传统优势,耿马县组建甘蔗产业协调服务机构,每年召开一次蔗糖产业大会,建立科技服务机制、良种研发机制、政银企合作机制,通过一系列政策体系形成“政府+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甘蔗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甘蔗种植面积40万亩,惠及2.3万农户13万人,甘蔗总收入超10亿元,蔗农人均甘蔗收入超7700元。

  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抓,蔗区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推进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我们从父辈手里接过甘蔗地,现在又传给下一代,技术越种越精,日子也越过越甜。”耿马镇蔗农岩板笑着说。  

  密码二:科技赋能时时新

  积极搭建专家工作站、农科小院等科技平台,探索院企合作,形成“专家团队+科技服务队”的产业科技人才体系,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系统措施,突破蔗糖产业链关键技术7项,引进甘蔗新品种25个,重点推广新品种3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3项。全县甘蔗品种优良化率达100%,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70%。云蔗05-51在耿马旱地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创造了全国无灌溉区单产最高纪录9.2吨,云蔗08-1609在耿马创造了国际上糖分最高纪录达20.3%。绿色生产技术逐步推广,智能无人机飞防普遍应用,全程机械化不断推进。利用制糖工业生产中的滤泥、蔗渣灰、废醪液等废弃物资源,开发出一系列新型高效功能型的肥料,实现“甜蜜循环”。以制糖废弃物甘蔗渣为原料,开发出蔗渣可降解餐饮具等系列新材料产品130多个,产品销往欧美、日本等众多国家。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原料,运用高分子技术生产出全生物降解地膜,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科技让甘蔗产业‘老树发新芽’,亩均效益提升30%以上。”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科技人才体系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项目”支撑,成为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密码三:全链集群步步强

  耿马自治县跳出单一种植模式,构建“糖、酒、纸、饲、肥、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聚势发力转型升级,从“链”到“联”集群发展,打造糖品链、酒精链、浆纸链、饲料链、肥料链等“五链协同+N端突破”的经济循环体系,形成“一根甘蔗吃干用尽”“5+N”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2024/2025榨季,甘蔗工业入榨量235.46万吨,产糖量31.62万吨。甘蔗工业入榨量、产糖量稳居全省第一,甘蔗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蔗糖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同时,耿马以甘蔗产业链为纽带,引进培育各类涉糖企业200余户,衍生农资化肥等与甘蔗产业有关的服务公司128家,带动就业3500余人,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形成以蔗糖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集群。

  “我们正推动‘甜蜜产业’向高附加值延伸,打造全国蔗糖全产业链示范区。”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负责人表示。  

  如今,耿马的“甜蜜密码”不仅富了百姓,更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样本,成为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范例。未来,耿马将持续深化“三产融合”,让这片“甘蔗绿海”释放更大能量。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