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滇西南,蔗浪翻涌成翡翠海洋。耿马贺派村的晨雾中,数十架无人机如钢铁蜂群腾空而起,仿若银色雁阵。螺旋桨搅动气流,药雾化作薄纱,均匀披覆在翠绿的甘蔗林上,短短几分钟便覆盖十余亩蔗田。这场由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发起的年度“飞防大会战”,正在临沧4.6万公顷蔗田奏响科技助农的磅礴乐章。
当前正值甘蔗大生长期,也是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充分发挥岗位职责,联动糖企、农资企业、飞防公司、气象部门等多家机构,在耿马、双江、沧源、镇康等主产蔗区启动年度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专项行动。通过精准施药与绿色防控的深度融合,以科技之力为农业增效注入强劲动能,为农民增收铺就致富新径。
云南低纬高原蔗区,因地形跌宕起伏、海拔落差显著、气候类型多元,成为梢腐病、褐条病及条螟、白螟等病虫害滋生的温床。临沧地区虽坐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助力甘蔗糖分积淀,却也面临病虫害高发的现实挑战。作为高秆作物,传统人工植保方式存在施药难、劳力缺、效率低、药液分布不均等痛点,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
破局之道在于科技创新。2017至2020年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精耕细作,从飞防机型遴选到专用药剂配比,从药械融合优化到田间作业规范,系统构建起低纬高原蔗区无人机植保技术体系。经反复验证,成功锁定适配机型及飞行参数,创新研发出最佳药剂组合与施用方案,最终凝练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甘蔗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技术规程。
2018年,临沧蔗区率先将这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开启无人机防控新篇章。短短数年间,防控面积从25万亩跃升至2025年的80万亩,带动甘蔗亩产提升0.97吨,出糖率提高0.5个百分点。2024/2025榨季,临沧甘蔗入榨量达520.68万吨,较上年激增95.49万吨;平均单产4.7吨,同比增长0.6吨,辖属10家制糖企业全线飘红,总产量与单产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今年8月初,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团队创新推出“时空双控”策略:时间上锁定8月10日至9月30日病虫害“窗口期”,空间上实施“一喷多效”精准打击。多元复配药剂既防治螟虫、蓟马,又兼治梢腐病、褐条病等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更令人称道的是,这套方案每小时可覆盖80-100亩蔗田,效率较人工提升百倍,使农药减量20%的同时,防治效果反升至85%,真正实现了“虫口夺糖”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从“坡改梯”改善生产条件到无人机阻断病虫害链,临沧甘蔗产业正经历全链条升级。从传统锄头到智能无人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护航”,这片土地正以绿色产业链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甜蜜篇章。这场“天空之眼”守护战,不仅是对丰收的期待,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守——通过精准施药、抓住防治窗口期,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病虫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既筑牢了蔗糖原料供给的安全屏障,又守护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降落在田埂,夕阳给蔗叶镀上金边,与无人机留下的航迹在暮色中交融。这场“长空守护战”的终点,是蔗田堆积如山的甘蔗,是糖厂里流淌的琥珀色糖浆,更是乡村振兴路上,那越来越清晰的“甜蜜”前景。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