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当前糖市对价格发展的几个误区

收藏

  

网站注:本网自去年10月改版以来,推出的“自由投稿”栏目得到了糖业界朋友和网友的大力支持,收到大量质量好观点新的稿件,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文也为网友的“自由投稿”文章,因其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借中国移动之创意“我的地盘我做主”将其放入新栏目“糖人地盘”中,同时选择了几篇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已发布文章同篇发布,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各方观点,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畅谈自已的观点,以期实现“糖人地盘糖人做主”的愿望。

(作者注:本文蓝字为《每周访谈》原文,棕字为其他网站消息,并有相关链接。)

我记得我当年小学的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多收了三五斗》,觉得用这样名字来形容当前的糖市状况倒也颇有些相似。前几日,美糖下破10美分的心理防线,引发国内糖市恐慌性下跌,空头们趁胜追击,多头们丢盔弃甲,糖市前景一片黯淡。但是后市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吗?

凡事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美糖将会在9.5美分上下筑底,企稳。因为9.5美分是国际糖的成本价。(假定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话,也只能希望它是真实的,不然我就完了:),那么糖价在9.5美分左右的时候,就没有厂家和现货贸易商进行套保。而缺乏了实物交割的投机空头,再迟也要在交割月前几天主动平仓,从而引发价格上涨。所以极限价格将在9.5美分筑底就成了必然。当然,乐观的空头认为跌到7美分,8美分也是可能的。不过我觉得按照资本家在经济危机时处理商品过剩的方式,真要跌到7美分,8美分的话,那么厂商宁可把糖直接倒进海里,也不会拿到市场上去卖,真要是能一下倒掉700万吨糖的话,那倒也好,供求一平衡,价格立刻又上去了。

国际糖价在9.5美分的时候,换算进口后的价格是3079,而目前进口的价格是3163,已不足100元/吨的下跌空间。那么,国内的糖价的底又是多少呢?我认为,最坏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跌到3500,启动国家收储。07年我国糖的收储总量是200万吨。07年我国进口糖的配额是190万吨。真要是跌到3500止不住的话,国家的收储也不定就是三五十万吨。没有了进口的配额,9.5美分的国际糖价还能对国内糖价有多少影响?按照50%的最惠国的配额外关税计算,进口糖价在3800左右,国内糖价不在4000以上的话,根本没人会去进口这样的糖。因此最糟糕的状况,就是现货价格重回3500。但问题是真的有机会见到这样的糖价吗?

我认为目前的市场看法普遍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一:销量==消费量。因此市场上就有了价高抑制消费的说法。其实,消费量和销量完全是两个概念。消费量是指今年全国你我这样普通的最终消费者会吃掉多少糖的数量,而目前我们常说的销量其实是指经销商采购糖的数量。我们都知道今年中间商蓄水池的作用被大大压缩了,所以销量的好坏并不能客观地反应出消费量的好坏,这也就是前两个月为什么市场报告天天销量清淡,而月度报告,消费量却还可观的原因。那么今年白糖的消费量会多少呢?悲观的人认为不足1200万吨,而我认为则不止1200万吨。为什么呢?这就要引申出一个概念总糖消费量。大家都知道06年白糖消费量是1080万吨,而05年的白糖消费量则是1100万吨以上。06年的消费反不如05年的原因,其实并非消费的下降,而是因为06年白糖过高的价格导致被淀粉糖蚕食了不少的市场份额。其实去年全国的总糖消费量是:1080+520*0.75=1470万吨。其中520万吨是去年淀粉糖产量(中糖协数字,因无法查到出口数据,视同消费。)乘以0.75后换算成等甜度的白糖数量等于390万吨。而这几年全国的总糖消费量分别是02/03年度1245万吨,较上年增长7.3%;03/04年1330万吨,较上年增长6.8%;04/05年1372万吨,较上年增长3.2%;05/06年1470万吨,较上年增长7.1%。据此可以推算出,甜度消费量较上年增长率在3-7%之间。每年按照3%-7%的递增,以此推算今年总糖消费量应该在1514-1572万吨之间。这其中白糖和淀粉糖各占多少份额,详见误区三的价格分析。

误区二:价高抑制消费!其实这句话本身没错,而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什么样的价格才能算高,才会抑制消费。像去年5000那样的糖价叫高价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像今年这样还不到4000的价格就算高,就会抑制消费,我对此表示非常怀疑。去年11月本榨季刚开始的时候,糖价一度攀升到4600,商家和生产厂家排着队在糖厂买糖的情形,我相信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那样的价格尚且还不能抑制消费,现在4000不到的价糖价反倒抑制消费了,可能么?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当时糖少,现在糖多,情况不一样。如果这样的说话,也有一定道理,不过这反倒说明,在这样的价格区间内消费跟价格无关,倒是跟心理有关了:)但是消费真的跟心理有关吗?我前面说过糖的消费量的多少最终取决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能吃掉多少。如果我们吃得少,那些厂家也不敢多生产,自然来GSMN买的也少:)。如果我们吃得多,厂商生产得也多,哪怕价格高点,也要来GSMN多买些。(“国内某大型糖果企业一:我们有年度的采购计划,一般是在年初制定。每个阶段对原料采购的量又会有不同,我们会根据企业的生产进度和销售情况安排。在糖果的消费旺季我们对食糖原料的需求会比较大,一般会提前备货;在消费淡季期间,用糖量会相对少很多。春节已过,目前的糖果消费慢慢淡下来,所以虽然目前的糖价相对榨季前期低了几百元,但我们当前阶段的采购量并没增多。国内某大型糖果企业二:糖价高的时候,我们对食糖的采购量会少一些,采购的淀粉糖等替代品的量会多一些。糖价低的时候,我们会相应增加食糖采购量,减少淀粉糖的用量。前期三千七百的糖价时,我们采购了一定的量。一般来说我们会按需要采购,不会大量去囤糖。”)由此可见,我们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决定了生产厂商的采购需求,倒是价格的因素反而不是那么明显。既然如此,问一下各位跟我一样的消费者朋友,你会因为一月的糖价比六到九月份的糖价便宜,就把六月份的冷饮,九月份的月饼放到一月份去吃吗?我想是不会,同理,生产厂商也不会。所以淡季就淡季,旺季就是旺季,跟涨价降价无关。糖价下去了,消费不会上来,糖价上去了(只要别太离谱),消费也不会下来。消费量是如此,销量更是如此。商家都是买涨不买跌的,前几日价格上涨的时候,市场销量倒还红火些,这几日价格暴跌,市场反而更加清淡了。事实如此,可见在糖市里通过降价来提升销量,降低库存纯粹是无稽之谈。要想提升销量,通过温和、缓慢的涨价,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有人或许要说,就算你认识到了也没用,市场就是市场,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话没错,我认识到是没什么用,不过我说的这些,糖业集团的头头脑脑们也都认识的到,所以他们才会死守3800。现在的市场就是买方和卖方的博弈,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胜利。买方相对分散,缺乏定价的实力,(“国内饮料企业二:作为用糖企业来说,我们当然是希望糖价是越低越好,价格能到三千五甚至是三千三、四是最好的。但是定价权不在我们这,食糖生产厂家要赢利,糖价就不可能低于它们的生产成本。当前三千八、九的糖价对于糖厂来说并不算低。”)卖方相对集中,说话也牛气些,不要小看大集团的控盘实力,去年大集团的价格联盟与其说是输给市场,不如说是输给政府的调控。

误区三:食糖的替代产品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网上流传的这样一种说法:“当糖价在2800-3200的时候,用糖企业主要采用白糖。当糖价在3200-3500的时候,白糖和淀粉糖的使用各占一半。当糖价在3800以上的时候,用糖企业将主要采用淀粉糖。”如果你完全相信这种说法的话,那么你恐怕得回到2005年买淀粉糖,因为这句话是对应2005年的玉米价格来说的。关于淀粉糖的价格我有两种数据。

公式一:淀粉糖的价格=玉米价格*2.2/0.75(淀粉糖和白糖的甜度比)=等甜度白糖的价格。按照今天大连港玉米平仓价格1490-1500计算,玉米价格在1500的时候,等白糖甜度的价格为4400左右。这样的价格和白糖4000不到的价格竞争,到底谁替代谁?

公式二:以1600元/吨的玉米价格测算的各类型淀粉糖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

固性物含量 相对甜度 原料成本 加工成本 总成本 等白糖甜度价格
高麦芽糖 75% 0.5 2226 250 2476 4652
结晶葡萄糖 100% 0.7 2816 220 3016 4242
DE42果葡糖浆 75% 1 2226 600 2826 3073

这个公式2还出现了3个错误,错误1de42果葡糖浆浓度是71%,而非75%。错误2:因为麦芽糖和果葡糖浆都是固性物含量只有7X%的液体,所以换算成白糖价格还要分别除以0.75和0.71。那么价格分别是6202和4328。错误3公式中成本计算价格明显错误。据可靠数据显示,每1.5-1.6吨玉米才能生产1吨淀粉,就算1吨淀粉100%转化为淀粉糖,也只能生产出1吨淀粉糖。那么淀粉糖的成本=1600*(1.5-1.6)=2400-2560,原料成本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2226。另外根据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价格显示,2006年4月份果葡糖浆价格是2600-2650元。(http://bbs.foodmate.net/archiver/?tid-43925.html),而当时大连港玉米平仓价是1300元,(http://www.jcce.cn吉林玉米市场网),以此推算玉米1600时果葡糖浆的原料成本应该是de42=(2600-600)/1300*1600=2461,而非2226。最终成本是3061,等白糖甜度价格则是4311。由此可见按照目前的玉米价格,蔗糖价在4200以下的时候,淀粉糖没有任何优势可以跟蔗糖竞争,不但不能替代蔗糖,而且去年所占的市场份额反到要被蔗糖替代。(据中糖协最新消息,今年2月淀粉糖产量同比下降12.7%)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依据基本面的分析,目前玉米的价格很可能是今后三年中的最低点,也就是说以后淀粉糖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但是,既然如此为何那些用糖企业会说: (“国内某大型糖果企业一:经过近几个榨季的合作,我们和淀粉糖厂家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淀粉糖的采购价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国内某大型糖果企业二:淀粉糖价是涨了一、两百元,加上运输等其他的费用,淀粉糖采购成本也就在两千二、三,和食糖三千多的价格相比,还是偏低的,所以淀粉糖的小幅涨价,对我们的实际采购并没有什么影响。”)我分析厂商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2个原因。1是因为时间差的关系,他们前段时间购买到淀粉糖主要都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在去年10月份以前收购玉米生产的。那时候玉米价格才1340左右,自然价格不会怎么涨。2是出于他们的立场,他们当然希望糖价越低越好,因此不方便说出真实的情况。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他们,你也会说:“现在淀粉糖涨价了,对我们影响很大,价格非但不便宜反倒比蔗糖贵了不少,你们也可以跟着涨点了吧。”我想只要脑子没犯病的话,换成是谁都不会这样说吧.。^_^(3是另有消息报道:目前淀粉市场正在重新洗牌,淀粉价格和玉米价格倒挂,大型淀粉企业通过这种亏损经营的方式,挤掉同类小企业。预计当洗牌结束后,淀粉和玉米的比价将重回正常轨道。http://www.jcce.cn/news/starchnews/s20070403-06.htm该消息来自吉林玉米批发市场。)

而关于其他的高甜度添加剂。以糖精为例,每吨价格在25000元左右。但甜度却是白糖的300-400倍,换算成等白糖甜度的价格,每吨才83元。因此如果白糖是想通过降低价格跟这类产品竞争,无论是4000元/吨也好,还是400元/吨,也都没有任何价格优势。也就是说,敢于不顾国家法规,顶风作案使用糖精的小企业,你就是把糖价降到400元,他也还是要去用糖精。对于那些遵纪守法,注重产品质量的大企业来说,你就是把糖价涨到4000元,他也不会去用糖精。所以糖精能占有糖市多少份额,取决的不是糖价的高低,而是国家的法规和政策。

误区4:进口糖的威胁

我们都知道今年国家进口糖配额是190万吨,其中50万吨直接入国储,另外的140万吨分配给各生产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如今这140万吨就成了多空争夺的筹码,成了空头最后的一道王牌。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张王牌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其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作用。因为这140万吨分配给多家生产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其中生产加工企业进口后糖不会流入交易市场而会直接生产加工成产品,这样有可能进入市场流通的进口糖估计最多也就30-40万吨。然后这些贸易企业又是分散,彼此缺乏联系的,不可能大家约定某个时间一同进口各自的配额,所以最后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今年的进口糖会像拉稀一样,每月几万吨或十几万吨的分开进口,然后泥牛入海一样不知所踪,无法给空方提供实际的效果。当然,这140万吨的作用最终都会在年末体现在库存中,毕竟进口了140万的话,糖厂就要少卖140万。但是今年糖市的消费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淀粉糖让出足够的市场份额的话,完全消化这140万也不是什么难事。何况明年的春节是2月06号,节前的备糖必然从11月开始,正好消化剩余的库存。所以这进口糖就像喊狼来了,喊第一遍,第二遍还挺有效,但多喊几次就不灵了。另外美糖离9.5美分的底也不远了,因此个人预计国内糖市将在四月下旬到5月上旬重新开始启动。当然,时间不是关键,关键的是方向。

误区5:政府的宏观调控

国家希望今年的价格在3500-3800之间运行。所以有不少人在价格3800以上就看空糖市。但是很多人忽视了一点,国家只规定了今年收储的价格,可没规定放储价格。即便价格真到了3800甚至4000以上,只要国家没有放储的措施,价格还是不会下来。因此当糖价在多高的价位国家才有可能放储就成了关键。去年的放储价格是3800,因此4000以下的价格国家肯定不会放储。而4000以上的价格,因为今年糖市供需基本平衡,只要糖价不是玩的太离谱,现货价格不超过4400的话,国家应该是不会过分的干预市场。

误区6:小看大集团的控盘实力

今年广西生产了全国61%的糖。而15家大集团生产了其中90%,也就是说全国有54%的糖源掌控在广西大集团的手里。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这15家大集团如五岳剑派,同气连枝的话,^_^基本上可以垄断市场了。“锤子”滨中泰男才掌握了世界上多少的铜?就可以把LME玩弄于股掌之上,还有亨利兄弟的白银。最后让他们输得一败涂地,恰恰都不是市场,而是各自的政府。所以去年与其说价格联盟是受挫于市场,不如说是受挫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因此只要今年糖价不是涨得过分而惊动政府的话,市场的定价权还是由这些大集团说了算。我个人认为今年大集团的食糖心理价位在4000之上,所以后半年的糖价应该可以稳定运行在4000-4400之间。

误区7:期末库存的压力

根据中糖协3月底的数据,广西累计销糖56.46-56.93%,全国除云南外,其他南方产糖大省累计销糖率均在50%以上。从11月榨季开始到现在5个月的时间已经完成50%以上的销量,剩下7个月有好几个月都是消费旺季,难道就完不成剩下的50%?明年春节是2月6号,又是我国的奥运之年,消费量肯定会有大的增长。生产企业春节备糖也将从11月份开始,现在广西优质糖蔗多是晚熟品种,至少要12月份才能大量入榨,所以明年的春节消费必然从今年的库存糖开始,对于库存的问题,大可不必悲观。

综述

综上所述,我认为糖市今年虽然是丰产之年,但是大家对当前糖价和后市还是不要看得太低为好。毕竟供需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并且明年的春节偏早,有利于消化本榨季期末库存。明年还是奥运之年,明年糖的产量现在还未知数,但消费却肯定会有一个刚性的增长。因此后市还是颇值得期待的。激进的买方们现在已经可以进场,毕竟买方的背后有集团联盟价,地方收储价,国家收储价三座大山依靠,前面有400-500点的广阔空间,只要控制好订货,把止损的位置放宽,赢利应该是指日可待,而谨慎的卖方这会也可以出场观望了。通过这么多的分析我渐渐发现中糖协所说的本榨季糖价将会在3600-4200之间运行的观点绝非随口说说而已,而是深刻调研后得出的结果。最后,感谢广西糖网,虽然我做的是郑糖,可是在我了解GSMN以前,我在糖市里追涨杀跌,被主力赚走了不少钱,自从认识GSMN之后,我现在顺势逆市,开始从主力身上赚钱了。由衷希望广西糖网这个中国糖市的风向标,越办越大,越办越好。最好能早日在郑州增设交收仓库,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同篇推荐文章:

外糖破位促使内糖还形:http://www.gsmn.com.cn/ShowNews.do?id=160930

糖市技术解读与基本面分析:http://www.gsmn.com.cn/ShowNews.do?id=160793

为拯救糖市而下跌--客观:http://www.gsmn.com.cn/ShowNews.do?id=160920

市场进一步表现稳定:http://www.gsmn.com.cn/ShowNews.do?id=160999

糖人地盘欢迎您发表自已的观点,畅所欲言!您可以给我们投稿,也可以在文章后发表评论(如果您是用网名发表评论,年底有机会赢取大奖哦)。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