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QQ群传截至25日,广西销糖量不足45万吨,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广西7月份单月销糖量预计仅50万吨左右,工业库存约20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之多,7月的旺季销售数据再次令人失望。柳盘现货合同跌至5769元,郑盘主力期约也跌至5377元。
现货报价在盘面带动下也大幅下调,广西全线见到“五字头”,南宁和柳州一周分别累计下调110元和160元,销区下调幅度也普遍在100-200元之间。暑期消费旺季市场有需求,但糖价大跌商家都在观望,销量暂时上不去。7月份夏季消费高峰,销量没有明显提升,以目前的库存量,国内下游难以消化,只能期待中秋备糖高峰带动下游消费好转。另外,受台风“维森特”影响,广西近期普降大雨,发运受影响。
中原现货价格比上周调低40-100元,现货市场销售低迷。不过如今盘面价格跌的厉害,之前商家买进的高价糖短期内也不急于卖出。另一方面,相对于白砂糖销量的萎靡不振,中原地区冰糖销量良好。
本周华北地区终端采购价格一落再落,基本在6300-6350元/吨,采购量不大。降价的原因是本身现货市场需求就不旺盛,低价糖又很多,加重市场观望情绪。
产区糖厂开始放大调低现货价格的幅度,国内盘面连跌10天。除上海外,华东地区其他城市由于价格下调都相应放大了备货量,但逐步下调的价格,让现货商比较尴尬,加上很多月饼厂家见糖价一跌再跌,选择推迟采购,现货销量预计短时间不会由于节假日因素而大幅攀升。但韩国一些成品糖比较走俏,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是幼砂,广东的销量据说不错。
本周西北地区厂家和中间商为消化积压库存,降价130元/吨进行销售,但销量仍不乐观,目前中粮集团也已开始销售在库新疆糖。
本周国内主要消息有三个,一6月份中国进口糖380,138吨(上月进口254,046吨),同比增长243.09%。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糖144.45万吨,同比增长177.54%。6月份我国食糖进口数量排行前五的国家分别是泰国(270,965吨)、古巴(62,700吨)、澳大利亚(27,694吨)、韩国(17,334吨)、缅甸(1,265吨)。上半年我国进口糖配额就已完成74.26%,而进口高峰还没有到来,进口排行前五的国家仍没有巴西糖的身影,据说6月中到7月初之间我国从巴西进口了五六十万吨糖,而下半年配额仅余50万吨左右,超量进口预期升温。
二是近几年中国糖果市场保持了8%-12%的年增长率,高于全球增长速度近6个百分点,成为中国食品工业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国糖果产量达96.5万吨,同比增长7.08 %。6月份,我国生产糖果16.9万吨,同比增长6.67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上半年,福建省糖果产量达23万吨,同比增长22.90 %,占全国总产量的23.84 %。紧随其后的是广东省、湖南省和四川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1.85%、6.72%和6.55 %。糖果是含糖食品需求的一个缩影,从这一半年报来看,我国糖果产量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现货市场需求不旺,要不就是市场糖源过多,需求分散,要不就是终端产品统计口径只是规模以上企业,而除此之外食品工业还有生产许可企业,即所谓QS,QS之外还有小作坊等无数中小型甚至是微型企业,合起来才是整个需求市场,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国家加大了食品安全检查力度,最外围规模小数量大的生产厂家需求锐减。
三是替代品方面,保龄宝作为典型的中游加工企业,上游成本压力和下游订单状况之间的叠加起伏往往会放大公司的经营波动,考虑到果葡糖浆对蔗糖的替代作用,后者与淀粉的价差成为关注的重点(高糖价高淀粉价有利于果葡糖浆放量) ,但实际上今年公司主营已经步入所谓的“低糖价高淀粉价”周期。今年2月份蔗糖和淀粉糖的差价穿透1000元/吨,对果葡糖浆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影响偏负面。
主产区广西遭遇台风,多头想借机炒作甘蔗倒伏受损情况,但下游消费不畅、工业库存较大才是阻碍盘面上行的主要原因。据本周调研初步了解,今年广西甘蔗长势好于去年,台风影响有限,天气题材炒作落空。近期国内外走势相背离,外盘涨国内不一定跟涨,但外盘跌国内几乎都跟跌,外盘的推动作用也有限。尤其在主产国天气改善后,外盘暴跌,上涨基础并不牢靠。最重要的是,糖价一跌市场就传收储,但据了解,下周收储传闻再次失真,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实质利好,糖价旺季下跌可能还要继续。
GSMN声明:此文章为特约撰稿人提供,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业界资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未经广西糖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772--3023699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