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吁糖业文化传承 内江想建"甜蜜博物馆"

收藏

    早在唐代,内江开始种甘蔗,用蔗糖浸渍果晶

    1919年,四川糖产量占全国75%,而内江地区产量占四川的1/2以上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内江的糖业开始逐渐衰退

  前不久,署名“汉安人”的网友,在当地网站发帖,“内江该不该建糖业博物馆?”没想到,一石击起千层浪,该帖子被近千网友点击。署名“汉安人”,真实身份为内江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的李智表示,一个城市必须有文化支撑,内江的糖业,与自贡盐业一样,在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遗憾的是,自贡有盐业史博物馆,内江却没有。此外,内江市政协相关人员也表示,就糖业博物馆,政协也提过议案,认为保护和利用内江糖业文化资源,现已迫在眉睫。当地文史专家,原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邹作圣,就此事也呼吁了多年,“该博物馆一旦建成,对文化内江的打造,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建议修建糖业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初,包括邹老在内的当地政协委员,地方文史专家,就对糖业博物馆的建设,不断进行呼吁。据邹老介绍,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其中经济史方面,一开始就是以盐、糖为重点。此外,文博部门也重视盐糖两大专业,“自贡早在1958年就建成盐业史博物馆,并进行了大量的文物和史料发掘抢救工作,而内江却迟迟未动。我们心里着急呀!”但二十多年的呼吁,最终因经费、场地等问题,始终未能如愿,为此,邹老专门撰写长文进行纪录。这篇发表于当地文史资料选辑上的文章,标题为“立此存照”,副标题为“呼吁糖业博物馆失败纪事”。

  遗憾 糖业逐渐衰退

  李智回忆,“幼年时,自家大多数地,种的都是甘蔗。”“遗憾的是,伴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内江的甘蔗种植,也在慢慢减少。至此,甜城渐行渐远,对内江人来说,甘蔗仍是潜藏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

  据内江市政协文史委专家介绍,内江种蔗史,可远溯到唐太宗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到了近代,内江蔗糖业更是灿烂辉煌,其中,1919年,四川糖产量占全国75%,而内江地区产量占四川的1/2以上;抗战时期,全国糖产量大大下降,四川占40%,但当时沱江流域的内江、资中、简阳、资阳占全川70%,内江又居首位。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内江的糖业开始逐渐衰退。中国甘蔗协会副秘书长张成贵即表示,由于1991年到1992年国家过度进口以及当时的食糖增产,导致全国糖价暴跌,使得内江的甘蔗由1992年的22.4万亩,陡降至1993年的5万亩,“虽然此后,糖价很快上扬,但内江整个的糖业,却由于原料严重不足而痛失崛起良机。”

  呼吁糖业文化应传承

  让邹老揪心的,还是文物史料的抢救问题,“如果再不建博物馆,加大抢救力度,伴随着糖业实物、资料的不断流失,糖业专家、文史艺人们的渐渐作古,这一遗憾将永难补救。”

  对此,内江市政协文史委的专家们也表示认同,“目前,全国仅台湾建有一座糖业博物馆,大陆未有糖业博物馆。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产糖地之一,内江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与糖业息息相关,‘糖业文化’赋予了内江独特的人文历史环境,是内江个性文化的最大张扬。与此同时,如果把糖业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整个内江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