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的甘蔗会唱歌

收藏

    沿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30分钟的车程就是广西北部湾4+2区域崇左境。密密的蔗林,歌着多姿的喀斯特地貌,风也唱着南国的美丽和富庶。
  1月11日中午时分,走进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那坡村,地里砍蔗装车的蔗农们尚未歇息,听说来了记者,就都放下手中的活围了过来。
  广西的甘蔗,通常从上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都可以收割,谁家要起割,村里的乡亲都是互相帮忙。如今种甘蔗,通常都是成片成片的,多的上百亩,少的也有一二十亩,既便于管理,还便于乡里统一喷药、施肥。
  “现在种蔗,虽然时间还是那么长,得8个月,但什么季节打药、施肥都由乡里的农技员定时免费统一行动,不用我们自己动手。”
  “平时我们只管上上水就可以啦!当然深翻耕、覆膜、上水等技术要领都是按技术员的要求标准做的。别看事小,可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要不,我们广西的甘蔗田怎么就比别省的产量高那么多呢。”
  “要收割时,给糖厂打个电话,车就开到地头啦。或者有的村是找协会,都一样方便。”
  “我们的甘蔗多是糖厂早下了订单的,价格先由县里根据上一榨季的情况,统一发布基本价,要是市场价格高了,再由糖厂补给我们。”
  “那你们不怕糖厂赖账不给?”
  “咳,不怕!县里公布了电话,哪个糖厂敢不给!再说了,现在的糖厂都是大公司,不会这么傻。要是被县里督察发现了,全县通报不说,罚款很厉害。再说,声誉也不好了,谁还跟他签合同?去年的榨季,我35亩的高糖蔗收了280多吨的蔗,开始定的是220元1吨原料蔗,后来市场糖价连续涨了3次,每吨涨到了295元,最终糖厂补给我2100多元。”
  岜盆乡副乡长王新强告诉记者,他们全乡种植高产高糖蔗4.6万亩,没出现一起纠纷。
  在位于扶绥县城西郊的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熊雄毅打开电脑指给记者看:“我们是守信用的。在05—06榨季,市场三次涨价,我们返给蔗农1.6亿元。”
  甘蔗是扶绥县优势支柱产业,全县种植了93万亩,是国家双高甘蔗生产重点基地,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县糖办主任张海英说,05-06榨季产值13.7亿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现金收入4162元,比上年增加2047元,上缴县财政3亿元的税收,这几年许多蔗农盖起了楼房,百姓都形象地称之为甘蔗楼。扶南东亚糖业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糖加工企业,贡献功不可没。广西近年采取的糖业价格联动机制,在保底价的基础上,糖价在市场上每涨100元/吨,企业必须返给农民原料蔗6元/吨,这个政策在为农民增收保护农民种蔗积极性的同时,也为糖业的良性竞争起了很好的作用。
  对于糖价的利益联动机制,熊雄毅经理坦言:“有联动,说明效益高,联动机制的建立,还让蔗农与我们共担了市场风险,有利的时候,自然也要共享。而联动的结果,还使整个糖业的竞争有序化,政府是干了件大好事。”
  对此,崇左市委书记罗殿龙形象地甩出一句话:“我们不但要让蔗农尝到甘蔗的甜蜜,还要把这甜蜜的事业做大,让一根甘蔗生出八条龙。”
  糖业作为农产品加工的组成部分是广西北部湾布局的八大重要产业之一。为了把甘蔗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统筹甘蔗业的发展,整合糖产业资源,促使重组并购升级,企业的分布从分散走向集中,使广西的糖业成为全国的老大,并占据了全国60%以上的份额,而联动机制的建立,让蔗农享到了两头甜。与此同时,促成技术创新,大大拉长了甘蔗产业链,除了主产品蔗糖外,以前废弃的蔗渣、废糖蜜、废弃物滤泥如今均构成了多条生态产业链,形成循环利用。如甘蔗→蔗渣→蔗渣商品浆的良性循环生态产业链;甘蔗→废糖蜜→酒精→废水直接还田或进一步生产饲料蛋白→有机肥的闭路循环生态产业链;甘蔗→蔗髓→煤灰渣→制砖、制水泥的废物循环再使用产业链等等。另外,甘蔗加工产生的滤泥可以直接回田或生产有机复合肥再循环回到大田,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经过处理可以回收回用,节约水资源和能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水排放,体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具有对外进出口经营权,年产食糖占全国的5%。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利用蔗糖废弃物建起了15个项目,全公司的工业废弃物实现了100%利用,如今,综合利用的产品与主产品齐头并进,产值已占公司总产值的50%,成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走进北部湾崇左资源加工园区广西东亚蔗渣造纸厂,更能切身感受“一根甘蔗八条龙”的精髓。这个占地606亩、投资8亿元,利用崇左丰富的蔗渣资源生产文化用纸的企业,是由崇左市境内的5家糖厂与香港东亚共同投资建设的。该项目泰方总经理马卓民说,“东亚公司在利用甘蔗渣发电、造纸方面有很成熟的技术,我们已与南京合作,实现蔗渣发电,如今公司选择在崇左利用蔗渣造纸,除了崇左市有全国最大的糖厂外,还看中了崇左在泛北部湾经济中的重要位置。我们的文化用纸在东盟的市场很大,这里出海或从陆地口岸出口都相当的便捷,无形中等于给企业降低了很多成本。”目前该厂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不日将正式投产,一期工程可以年产5万吨文化用纸,二期工程完成后,可年产9.5万吨文化用纸。
  广西的许多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在全国都靠前列,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关键是如何整合资源优势,使其发展壮大成为经济优势,其中加工业是很重要的一环。为此,广西北部湾4+2区域的规划,都把农产品的加工作为这六市的重要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来布局,在对原有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整合、企业分布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规模逐步由小变大的基础上,引进大型龙头加工企业来带动产业发展,使产业特色日益凸显,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显露。防城,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DM公司、新加坡Wilmar集团以及中粮集团成立大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投产两年就创造了年产值30亿元的奇迹,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粮油加工基地,而以世同通食品、元一农业等14家现代企业形成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2006年渔业出口额达到1172万美元,拉长了渔业的产业链;钦州,由大洋、华港、吉粮撒、新德天4大加工工厂构成粮油加工,形成76亿元的产值规模,仅税收就达5亿元,使粮油加工业成为钦州4大支柱产业之一;北海,依托国家级出口加工园区优势,以洪恩、味菜鲜、钦国、北联、古渔坊、正五、天鲜等龙头加工企业,打造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大型水产加工出口基地、广西最大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鹅肥肝基地、亚洲最大的柑橙基地,年水产总量占自治区50%,2006年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
  广西北部湾以国际大市场为导向,引进大型加工业,培育起了多个农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带动自治区创造了多个全国领先。目前,不仅糖料蔗、水果、蔬菜、粮食四个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桑蚕等多个农业优势产业都迅速扩大规模,产量、产值在全国接连摘金戴银。全国蚕桑第一大省、全国第二大中药材药库、速丰林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茧丝加工业全国排名第五位……
  2006年自治区农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达到1010亿元,工业生产创10年来最好水平,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1580亿元,增长19.2%,其加工业的迅速崛起为工业增加值的攀升,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广西的农产品加工正在北部湾的现代化建设中唱大戏。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