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陵“三驾马车”拉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收藏

沐甜21日讯  龙陵县在探索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把“三农”问题作为系统工程谋划,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路,以公司制(园区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建设农村,按专业化致富农民,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老百姓高兴地称之为“三驾马车”拉动了乡村振兴。连续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29元,增9.5%。

  该县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科技能人、专业大户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专业技术协会及各类新经济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经营程度。以农业龙头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农户组成“团队”,进行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增强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专业市场+农户”“销售大户+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公司。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户,家庭农场44户、专业合作社411家、电商400余户、农副产品初精加工厂(坊)130余个,吸纳20余万农民加入到产业链上,其中,网络农民5万余户,带动基地10万余亩,2018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2.18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既经营“车间”又经营“田间”和“村村有业主、家家有项目、户户有家业、人人有事干”的农民增收路子。

  在确保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向种养业大户转移,全县流转土地8.01万亩。2014年10月,云南恒冠泰达公司落户勐糯镇,田坡社区流转土地10238亩,种植褚橙1万亩,建成育苗基地1个、有机肥厂1个,2018年产果3000吨,实现产值600万元,预计今年产果8000吨,创产值3000万元。已吸收2000余名农民到基地务工,走出了一条农民土地流转、就业务工、产业反哺、集体经济创收四份收入的“褚橙模式”。

  龙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平台,主动对接沿海产业转移,构建产业园区,助推农业转型发展。把小城镇发展与农民分工分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力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托集镇及产业园区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增收路子。在以县城为轴心的60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了龙陵硅工业园、黄龙玉文化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扶持发展石斛龙头企业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以石斛系列产品品牌经营、养生体验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石斛全产业链。以“公司+园区+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业转型发展。小城镇和产业园区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力的主渠道,全县有5万余农民“洗脚上田”从事二三产业。

  按照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的要求,共整合项目资金2亿余元,实施了172个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带动一大批杂乱无章的旧村庄变成了环境优美、错落有致、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

  依托甘蔗、“两烟”、茶叶、核桃、石斛、肉牛、黄山羊等骨干产业,采取“农民‘点菜’、政府买单、职能部门‘下厨’”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实用生产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实用生产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场),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使每户农民有了1至3名掌握了1至4门实用生产技术的科技“明白人”。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技术型、知识型农民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力军。

  该县围绕石斛枫斗加工、刺绣和黄龙玉雕刻三大产业,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其中,石斛枫斗加工技术培训班培训妇女2.8万余人,获证率达99.5%,拥有石斛种植和石斛枫斗加工“双料”证书的有2.4万余人。同时,开展了刺绣、黄龙玉雕刻技术培训,全县有刺绣、玉雕作坊100多个,有300多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作坊,在全县800多个自然村建成“大嫂车间”1000多个,帮助5万余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贫困家庭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