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护航平安陇川

收藏

“无人机是我们的‘眼睛’,大家要爱护好我们的‘眼睛’,更要用好我们的‘眼睛’。”陇川边境管理大队无人机中队的送教课程为一线守边人送来了一双更清晰、反应更快的“眼睛”。近年来,陇川边境管理大队积极探索“无人机+警务”工作,成功将无人机与各基层单位有机结合,将无人机融入各类警务工作,助力民警辅警守护平安边境。

态势感知保安全

“已锁定目标,发现藏匿人员在你右前方300米处废弃房屋躲藏。”凭借精准的视野与处突警力的灵活处置,藏匿人员仅仅躲藏了8分钟就被处突小组抓获,展示了无人机优秀的感知能力。

“我们这个地方农作物以甘蔗为主,无人机飞在头顶可以为处突队员提供更好的视野,我们的作战计划也随之更周密、更灵活,处置效率大幅提升。”在今年8月的一场红蓝对抗应急处突演练中,无人机中队首次加入红方处置力量,在藏匿人员借助甘蔗林不断转移的情况下,为处突小组提供了清晰的视野。战场环境变成对处突队员单方透明的有利条件,处置时间大幅缩短、处置过程中无队员“伤亡出局”。

“态势感知能力的提升是我们处突力量的重要保障,帮助我们快速掌握现场地形、对方人员位置和武力值,不仅提高了应急处突的效率,也进一步保障了我们处突队员的安全。”陇川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王洪辉如是说。

隐蔽侦查解难题

10月末的一场抓捕行动中,无人机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0月27日晚,嫌疑人李某、毛某驾驶嫌疑车辆来到一处二手车交易市场附近。当时市场内人流稀少,视野开阔,加之嫌疑人反侦察意识强烈,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嫌疑人“惊醒”。如何确定嫌疑人伪装藏匿违禁品的位置、如何寻找“接货人”成了现场最大的困难。现场指挥组当即决定,无人机起飞采用高空侦查的方式对嫌疑人进行侦控。最终,在无人机提供的各项情报信息支持下,抓捕行动取得完胜,犯罪嫌疑人李某、毛某、杨某3人均被当场抓获。

无障巡查提效能

陇川县国境线长50.899公里,边境线上有诸多无法通行的地区,以往的巡防全靠巡防警力一个坎一个沟地翻越检查,不仅效率低更容易被违法嫌疑人“钻空子”。在不久前的一次巡逻中,就有一名外籍男子藏匿在沟坎中,想要等到巡逻队员绕路的空隙时间隐蔽入境,却被无人机当场发现。得益于无人机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专班成员立即对嫌疑人轨迹进行分析研判,仅用1小时就将偷渡人员身份信息锁定并及时通报办案单位,办案单位仅用2小时就将该偷渡男子抓捕归案。

“以前一步之遥的沟坎,可能要绕道许久才能走得到下面查看情况,现在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无人机飞过去看,巡逻的难度减少了、速度提上来了,我们的巡防频率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说到无人机,抵边巡逻的民警辅警无一不对它拍手称赞。

当前,伴随无人机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无人机在陇川边境管理大队的警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案件侦办、抵边巡逻、日常安保、为民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