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糖业协会理事长邓毅——加快补齐短板 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收藏

  2021/2022榨季,是云南实现连续四个榨季的稳定增长以后,首次出现的减产。云南减产与全国其他产区有共同的特点,但是也有其独特的情况。云南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在持续疫情影响下,糖业遇到的困难是过去榨季所没有的,疫情影响是深度的。

  一、2021/2022榨季的生产经营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云南省2021/22榨季生产从2021年10月23日英茂勐捧糖厂率先开榨,同比上榨季提前了13天。截至2022年4月20日,全省50家糖厂全部开榨,同比减少1家。至7 月25日全部收榨,历时276天,榨季时间创造了云南糖业的历史,全省共入榨甘蔗1555.31万吨,同比减少141.09万吨,产糖194.13万吨,同比减少27.1万吨,产糖率12.48%,同比减少0.56%。

  2021/22榨季截至2022年10月31日,云南省累计销糖169.67万吨, 2021/22榨季结转库存24.46万吨,10月份单月销糖12.70万吨,在新榨季云南食糖大量上市之前,剩余库存拥有足够的销售时间,不会构成后期压力。

  (二)榨季特点

  1、甘蔗进厂成本增加。甘蔗进厂成本为519.63元/吨,高于上榨季的517.58元/吨,其中,甘蔗运费增加10.08元/吨,杂费支出略有下降,对蔗农的扶持支出基本稳定,甘蔗收购价格基本稳定。

  2、产糖率下降。上榨季全省平均产糖率从上上榨季的13.04%下降至12.48%,下降幅度0.56%。产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影响持续;二是疫情影响难保甘蔗新鲜度。在疫情严重影响的背景下,产糖率保持了甘蔗糖产区的较好水平,十分不易。

  3、成本上升。(1)甘蔗进厂成本上升。全省甘蔗进厂成本519.63元/吨,与上上榨季相比略有增加,其中,甘蔗运费增加10元/吨,显示疫情影响、成品油价格上涨影响;(2)含税成本明显上升。全省平均含税成本5661.16元/吨,较上个榨季增加 368.34元/吨,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产糖率下降,增加200元/吨以上,其余为疫情防控成本和运费增加。

  4、销售价格提高。全省食糖平均销售价格为5661.91元/吨,较上榨季提高309元/吨,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食糖供应链同比下降200万吨,而价格不升反降,导致平均销售价格提高,但是被成本上升对冲,企业没有享受到本来市场应该带来的红利,全行业继续处于盈利状态。

  5、副产品盈利上升。今年副产品价格全面上升,酒精、糖蜜、蔗渣、纸浆和浆板、肥料等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对冲了一部分主产品的成本上升,副产品盈利3.85亿元。

  (三)行业的主要亮点

  1、良种良法标准化、专业化

  云南英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多年来甘蔗种植中发明的“早种”、“深挖开沟”、“良种”、“膜覆盖技术”等甘蔗种植的“四项技术”今年9月20日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证书”。临沧南华糖业集团对甘蔗种植中的良种良法总结形成了“六化”:“种植标准化”、“品种良种化”、“用肥科学化”、“全程机械化”、“药膜肥一体化”、“二次农药联防科技化”,已经作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甘蔗种植和中耕管理的指南。

  2、全程机械化试点提速推进

  糖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突破劳动力资源稀缺的瓶颈是糖业生产效率提高、糖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云南省全程机械化起步晚、底子薄。但是,制糖企业抓住瓶颈、克服困难,结合云南甘蔗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应推尽推,加大全程机械化的投入,狠抓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做好全程机械化推广的管理的工作,2022年,全省机械化作业的机械数量已经达到209台套,云南农垦糖业集团将在永德县启动机收试点,全程机械化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3、二级良繁基地规划和建设取得进展

  为加快良种推广、实现良种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在省农业农村厅和云南省甘蔗科研所的指导和支持下,全省开始谋划全省21个核心基地县和其他主产糖县,以制糖企业为主体、以3年为建设周期、以不低于1000亩为单位,开始着手规划、部署和实施规范化的二级良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良种推广的基础性工作。

  4、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与项目开始落地推广

  制糖产业的发展,是全产业链的发展,但是二产是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实现提质增效的技术是关键技术。由昆明克林轻工研发并已经在制糖企业试点的“甘蔗除砂、除杂、脱叶技术及装备”、“蔗渣干燥技术”、“滤泥干化技术及系统装置”,已经成为云南糖业延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这是制糖行业提质增效所必须的。

  二、2022/2023榨季展望

  我省国内甘蔗面积由于受疫情影响、劳动力缺乏、农资成本上升,国内继续小幅度下降。但是,预期境外甘蔗入榨量会高于上个榨季,如果甘蔗单产不变,产糖率高于上个榨季,云南产量会在上榨季的基础上呈现恢复性小幅增产,如果境外甘蔗返销情况如图上榨季,返销困难依旧,甚至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云南食糖产量将可能延续上个榨季减产。

  三、新榨季糖产业形势

  (一)国际市场形势

  国际市场总体由供不应求转化为过剩,过剩量在300-560万吨左右,除欧盟、巴基斯坦减产外,主要产糖国不同程度增产,增产的绝对量不算大。但是,国际市场拥有两个特点:一是国际市场的增产是在过去两个榨季去库存以后发生的;二是国际市场的增产是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国际市场价格面临不可确定性。当前的国际市场表现强势,符合市场预期,未来发展与粮食危机的演化还会有较大关系,不排除主要产糖国巴西的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的可能,印度甘蔗收购价格提高以后成本有所上升,欧盟食糖生产相对稳定,泰国食糖增产总体符合预期。全球看,食糖增产幅度不会太大,从现在看,国际面将支撑全球市场,在北半球产糖国满榨之前,全球食糖贸易流会保持偏紧,等待各产糖国累库,不会形成市场太大的压力。

  (二)国内糖业形势

  北方甜菜糖产区恢复性增产,但是增产幅度会低于预期,疫情对产区生产和销售产生影响,供给结构短期产生变化,由于甜菜收购价格提高,食糖完税成本将继续上升。

  南方甘蔗糖多数产区由于面积有所会恢复,甘蔗含糖上升,将不同程度呈现恢复性增产,预期全国食糖产量将恢复性增产达1000万吨以上。

  当前,陈糖结转逐步消化,由于国际市场原糖和白糖价格维持相对高位,内外价差依然倒挂,11月11日,按照50%的关税进口的原糖加工成本与国内市场价格维持了900-1000元/吨以上的负利润,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相对稳定,近期现货市场相对稳定、期货市场呈现反弹反映了当期的有效供求,符合市场预期。

  国家对我国食糖供给能力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给予较大的关注。

  四、新榨季需要做好的主要工作

  我国糖业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稳定与增长困难、在作物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甘蔗种植面积受多种因素影响被挤占情况普遍、甘蔗单产提高缓慢。

  (一)强化良种良法的标准化、复制推广工作

  英茂糖业已经为全省糖业提高甘蔗单产树立了榜样,集团的平均甘蔗单产已经跨越5吨,继续向更高的单产迈进,良种良法“四项技术”已经于9月正式获得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良种良法的标准化、可复制推广。云南南华糖业集团也在良种良法推广发明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经验,全省所有制糖企业应该聚焦单产提高,切实做好良种良法的复制推广工作,实现提高甘蔗单产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迅速提高甘蔗单产。抓好秋植蔗种植规划,尽最大努力做好甘蔗种植,提前谋划春植甘蔗种植安排,千方百计加大新植甘蔗面积,确保新榨季的新植面积恢复、增长。

  (二)提高甘蔗单产的工作安排

  1、做好二级良繁基地建设。以云南省甘蔗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为我们的良种推广提供了较厚实的支撑,各制糖企业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做好规模化良种扩繁,良种良法已经形成模式化,关键要做好良种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快提高良种化扩繁力度,构建好甘蔗单产提高的关键环节工作,全省一定要坚定做好21个核心基地县,3年内每县不低于1000亩的良种扩繁基地建设,为良种大面积推广提供条件。

  2、做好健康脱毒种苗的推广。我省在健康脱毒种苗的推广上拥有一定的基础,今年的推广力度有所加强,点多了、范围广了,请各制糖企业做好推广中的经验、问题梳理,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应该加快推广进度,充分发挥

  3、千方百计提高甘蔗单产

  最近几年来,我省甘蔗单产已经稳定提高,但是总体提升速度依然偏慢。各制糖企业务必制定各自的提高单产行动计划,加快提高甘蔗单产速度,实现提高甘蔗单产的跨越发展。

  (三)谋划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劳动力资源稀缺对我省甘蔗种植的影响越来越大,我省全程机械化起步晚、推广慢是突出问题。有条件的产区与制糖企业加快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刻不容缓,全省要做好试点、整体推进,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糖产业的影响。

  (四)做好延伸产业链和降本增效的项目储备和技术推广工作

  糖产业的发展是全产业链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已经对产业强省提出规划与要求,省政府对我省农业现代化出台政策。云南糖业是我省传统特色产业,理应在新形势下面向全产业链做好一、二产的项目储备和试点工作,利用产业互联平台、多种金融工具、新物流,把握好市场机遇。昆明克林轻工以糖业为依托在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糖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已经在最近两个榨季在相关企业开展试点,可望在更大范围进行项目与技术推广,希望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加快技术推广,助力糖业的降本增效和延伸产业链工作。

  (五)重视糖业科技创新与发明,提高制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化条件下,科技力量越来越大。工商企业应该以业态为基础,梳理行业特点,抓好科技创新、注意发明创造,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申报,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协作,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