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是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县和广西糖料蔗生产重点县。糖料蔗是武宣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原料蔗180万吨、产糖24万吨,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21%,糖料蔗种植覆盖10个乡(镇)116个行政村2.68万农户,受益群众近30万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武宣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好全国人民‘糖罐子’”的嘱托,围绕“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糖业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糖料蔗稳产提质增效工作,全面提升糖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土地整治稳面积
自2020年以来,武宣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自治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等文件精神。构建以“党政主导、乡镇主责、企业主体、群众主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清理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种植尾叶桉等非粮作物行动。2025年,糖料蔗种植面积恢复到36万亩以上,有效巩固了糖料蔗生产“第一车间”。
种业振兴提品质
一是鼓励制糖企业和种植大户开展糖料蔗良繁基地建设。2023/2024榨季全县脱毒种苗推广种植面积6000多亩,脱毒种苗抗逆性强、高产、高品质让蔗农获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一年多的推广,2024/2025榨季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脱毒种苗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2024年以前武宣的脱毒种苗全部依赖县域外调种,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建设良繁基地4904亩,其中一级741亩,二级2065亩、三级2098亩,供种能力7万亩以上。二是高效落实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政策。连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推广任务。2020-2024年共完成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种植53.63万亩,拨付补贴资金1.74亿元,受益蔗农1.7万多户,在降低蔗农种蔗成本,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上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三是大力推广脱毒种茎单芽段、双芽段种植技术。充分发挥国家扶持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推广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推进糖料蔗良种育繁一体化,重点开展糖料蔗工厂化组培育苗技术攻关和单芽段、双芽段种(茎)脱毒加工基地建设。至2025年,建成糖料蔗脱毒种茎加工厂4家。
水肥一体化提单产
2021-2022年,武宣遭遇连年极端干旱天气,致使平均单产降至4吨左右,糖料蔗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工作,三年间共建设8.5万亩水肥一体化基地,基地内糖料蔗平均单产达7吨,比普通地块增加1吨以上。
政策支持助发展
一是争取糖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糖企加大技改资金投入,推动、指导县域内两家糖企技改升级。如:2024年推动博宣公司投资1.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日榨量1万吨提升到1.2万吨;黔糖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蔗叶燃烧发电循环利用,两家制糖企业连年实现盈利运营,博宣公司年盈利超亿元,走在全区同行前列。二是鼓励引导制糖企业出台政策反哺蔗农。如:对清理尾叶桉地块种植糖料蔗由2022年最高补贴1050元/亩提升到2024年最高补贴达1570元/亩;对开展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给予不超过250元/亩的补贴,对打井灌溉糖料蔗给予不超过3万元/口的补贴。三是充分利用财政衔接资金保障建设。2024年财政衔接资金共投入1194万元进行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2025年制定印发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三年实施方案,对开展糖料蔗水肥一体化的业主给予不超过300元/亩的奖补。
信息监测促产业振兴
作为全国糖料生产信息监测重点县区之一,武宣一直严格按照全国糖料生产信息监测要求组织开展工作。在全县设8个监测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定点对糖料蔗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生长、虫害、气候、自然灾害和产量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准确提供糖料蔗生长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数据,为权威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同时,也为武宣进一步推进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10月14日,全国2025年糖料生产信息监测培训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期间表彰了2024年度全国糖料生产信息监测工作先进单位,武宣县农业农村局作为“先进单位”代表之一,在研讨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武宣县农业农村局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糖料生产信息监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三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25年,武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糖料蔗种植面积达36.49万亩,预计进厂原料蔗达190万吨,糖料蔗总产量达200万吨以上,糖料蔗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将再创新高。武宣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鼓励和支持制糖企业加大技改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实现糖料蔗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推动制糖业提质降本增效,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全面提升糖业产业综合竞争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