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中粮糖业是以食糖和番茄为主业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两大产业在国内均处于龙头地位。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坚守初心使命,秉持“有规模、有技术、有品牌、有渠道、受人尊敬、员工自豪的世界领先大糖商”企业愿景,遵循“使命引领、布局制胜、品牌驱动、科技赋能”战略路径,紧扣年度目标任务,夯实业绩基础,深化转型升级,强化全价值链成本管控,严格风险防范,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食糖产业
1.行业情况说明
食糖是人体天然营养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缓解疲劳、抵御寒冷、稳定血糖等方面效果明显;作为天然甜味剂,食糖还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作为调味品配料,食糖也让我们的一日三餐更有滋有味。食糖有较强保水性,可以防止食物腐坏,通常用于果脯和果酱的保藏;在烘焙食品中加入糖,不仅能使面团变紧实,还可以保持面包的柔软程度,有助面包的发酵;糖在高温加热时会发生“美拉德”反应,呈现枣红色的同时释放浓郁香气,可用于菜品的上色增香。食糖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其愉悦美妙的口感,可以驱赶压力和烦恼,提升幸福指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
(1)国际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糖作为大宗贸易商品,具有生产国集中、进口国分散的特点。全球主要生产国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泰国、中国、美国、墨西哥、俄罗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前十位食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6%;前四大出口国分别是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和印度,整体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7%。
据国际糖业组织(ISO)报告显示,2024/25榨季全球食糖产量约为1.7554亿吨,整体维持平稳水平,为全球供应稳定奠定基础。其中,2024/25榨季巴西产量达4,245万吨,为全球最大产糖国;北半球印度产量2,623万吨,同比减产583万吨;泰国产量1,008万吨,同比增产131万吨,恢复性增长明显;中国产量1,116万吨,同比增产120万吨。
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和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国际糖价经历了冲高回落的走势,国内糖价因受进口供应节奏放缓影响,表现则相对抗跌。2025年以来,ICE原糖主力合约整体震荡走弱,年初价格维持在20美分/磅上方高位,3月经过短暂反弹后便开启持续下跌通道,5月下旬跌破17美分关键支撑,6月一度触及年内低点15.44美分,近期虽小幅反弹,但偏空趋势仍未扭转。
郑州白糖期货整体呈冲高后回落格局,年初开盘在6,000元/吨附近,受巴西干旱、印度出口限制影响,加上国内库存偏低因素支撑,价格一度上升至高位6,200元/吨附近。随着北半球增产预期增强、糖浆等替代品进口管控政策落地,期价迅速下探至5,500元/吨左右。进入二季度后,虽受国内现货挺价支撑,期价小幅回升至5,800元/吨一线,但整体仍在区间震荡运行。
(2)国内市场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量在约1,000万吨左右,国内食糖消费量每年1,500万吨左右,缺口部分通过进口糖补充。糖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主粮、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2025年上半年,我国食糖产量同比增加,主要得益于主产区广西天气良好,出现恢复性增产。
我国食糖消费呈现“以工业消费为主、居民消费为辅”的形势,约64%用于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消费,剩余为直接食用领域的民用消费。从消费现状来看,近10年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整体平稳,人均年食糖消费量11.3千克,但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食糖消费存在增长潜力。
2.公司食糖业务介绍
中粮糖业是中粮集团旗下食糖产业发展平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的食糖产品,是国内最大的食糖生产和贸易企业,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食糖产业布局,形成了从制糖、炼糖、贸易到仓储物流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依托商情研发体系,科学预测市场供销趋势,提前布局年度自产糖、贸易糖、进口糖的产、购、进、销进度;依托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和工厂精细化管理运营能力,确保原料增产同时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合理把握贸易糖与进口糖的购销时点与节奏,降低综合贸易成本,并根据市场价格实现销售;通过套期保值降低糖价波动风险与汇率风险,从而实现整体稳步高质量发展。
自产糖: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食糖。公司在国内共拥有13家制糖企业,遍布广西、云南等优势原料主产区;在海外运营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Tully糖业。
加工糖:亦称炼糖,即将原糖进一步加工为食糖。中粮糖业是我国食糖进口的主渠道,是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桥梁,加工糖业务延长了食糖产业链,平滑了大宗商品周期性影响,奠定了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基础,推动公司食糖经营量稳定增长。
贸易糖:指根据商情研判和贸易机会在国内市场买卖的食糖。公司通过期现结合的方式,精准捕捉糖价行情趋势,进一步夯实盈利稳定性与市场竞争力。
(二)番茄行业
1.行业情况说明
番茄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是三大世界性贸易蔬菜之一,被称为“蔬菜之冠”,在全球蔬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逐步改变以及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国内番茄制品销售占比日益提升,消费需求日益拓展。
(1)国际市场
世界最适合种植番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40-45度之间,主产区分布在美国加州河谷、环地中海沿岸以及我国新疆、内蒙古河套地区这三大“黄金”产区,三大主产区加工总量约占全球的82%。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优质番茄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继美国加州、环地中海沿岸之后的第三大产区和第一大出口国。
根据WPTC(世界番茄加工贸易委员会)最新预测,2025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3,972万吨,较2024年减少613万吨,下降14%。其中,中国加工番茄产量510万吨,较2024年减少535万吨。中国番茄酱出口均价从2024年初开始一路下行,跌幅过半,近三月出口价格趋于平稳,但库存高企,随着新产季来临,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行情仍处于低谷。
全球加工番茄加工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国际市场需求处于平稳状态,增长空间不大。
(2)国内市场
中国虽为全球最大的番茄消费国,但加工番茄制品的消费仅占全球的七分之一。近年来,得益于番茄加工锁鲜技术的逐渐成熟,番茄制品的品类和风味取得了重大突破,消费者对番茄制品的营养、品质和口感也更加认可。随着高收入人群与年轻消费群体生活习惯的变化,汤锅类消费呈现迅猛发展趋势,方便面和火锅向番茄口味产品延伸,糕点类的番茄吐司以及杂粮番茄夹心软欧包等新产品也相继出现,番茄制品的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未来中国市场番茄制品的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就国内上半年市场消费情况来看,中餐和西餐同步都在增长,汤锅类、预制菜等中餐市场蓬勃发展,对火锅和酸汤等需求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番茄应用场景由单一趋向多元。云贵菜成为新的风口,为打造符合国人口味的番茄制品提供了结构性机遇。全国餐饮连锁化进程加速,连锁化增长率稳步上升,对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开拓标准化番茄制品市场提供了新增长空间。
2.公司番茄产业介绍
中粮番茄公司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番茄制品加工企业,致力于打造中国番茄第一品牌,在番茄种子研发、种植管理、加工技术、营销物流、产品研发与创新等各个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在国内最优良的黄金番茄产区拥有12家番茄工厂、1家番茄种业公司及1家番茄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大包装番茄酱、小包装番茄酱、番茄丁、番茄汁、番茄粉、番茄红素等番茄制品加工及相关业务,年产番茄制品约3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近年来,公司立足2B大包装出口商业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小包装番茄酱、番茄饮品、调味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业务,目前小包装番茄酱/膏已跻身行业高端品牌之列,披萨酱与意面酱成为国内该渠道第一品牌。
公司旗下番茄研发中心围绕番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应用,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打造厨务研发团队,创新客户定制化开发业务,不断探索从“田间”“车间”到“舌尖”的全流程科技创新。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中粮糖业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增强核心功能,重点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全力以赴稳业绩、促转型。受国内外糖价震荡走弱、大包装番茄酱价格下行、国内外经营环境复杂程度加大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本期业绩较前期有所放缓。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67亿元,同比减少21.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减少48.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3亿元,同比减少50.57%。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运营情况如下:
(一)稳业绩、布新局,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报告期内,面临食糖、番茄产业周期下行双重困难,公司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做好下行周期防范应对,实现阶段性成果。
1.食糖产业把握贸销节奏,全面筑牢基本盘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充分发挥商情研发体系优势,把握市场行情下的波段性、结构性机会,择机开展套期保值,筑牢业绩基本盘。制糖生产方面,纵深推进“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管理体系应用,不断提升原料掌控能力,2024/25榨季,甜菜糖、甘蔗糖产量创历史新高。食糖贸销方面,紧贴市场需求,积极顺价销售,但受进口节奏影响,销量规模同比略有下降。在细分品类领域,持续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协同机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重点加快高附加值产品布局,上半年注射级药用糖、药用红糖、液体糖销售均取得突破。炼糖加工方面,进口节奏放缓,精进工艺改造,炼糖业务生产运行平稳高效。
2.番茄产业精进管理研发,加快营销求突破
番茄产业围绕“客户需求-研发思路-解决方案”,打造有屯河特色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原料种植方面,公司积极发挥番茄产业链主和行业领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产品研发方面,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产销研用一体化”机制,厨务工程师团队深入洞察市场需求,通过为客户定制研发,开发多元化产品,打造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营销项目推进。种子品种研发方面,通过打造数智育种体系,锚定种源技术攻关,构建从种质资源挖掘到品种选育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进育种工作按计划落实。
(二)探前沿、促转型,树立行业发展标杆
公司持续在战新业务方面潜心研发创新,积极开拓市场,在质量工艺方面精益求精,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深化。
1.战新产业突破进展,提升产业链张力韧性
报告期内,公司先后推出药用糖、液体糖等5大系列产品,满足客户“一家多供”的需求,成为国内产品品种最多的制糖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甘蔗糖产业高端客户认证数量已经达到126家,其中包含59家药企。公司注射级药用蔗糖中试生产线建成投产,启动注射级药用辅料GMP体系建设认证,完成生产线产能和产品质量测试,实现注射级药用蔗糖样品生产和销售。儿童药用蔗糖在CDE通过关联审批转入“A”状态,可用于生产已经上市的药品制剂,杂质控制水平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尤其适用儿童口服制剂等药物生产。中粮糖业持续开展药用糖申报工作,北海、新源、新宁、昌吉糖业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平台系统提交药用辅料相关资料,进入“I”状态。小包装糖生产线已完成工程结算,处于转运营生产阶段,报告期内完成1,000吨小包装糖生产销售,同比增长41%。
2.质量工艺持续精进,发挥链长企业引领力
公司获批中粮集团重大科技项目(《高端药用辅料产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和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红糖药用关键组分挖掘、功效研究评价及产业化应用》)。1月,崇左糖业参与“食糖高质量评价关键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化”项目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月,崇左糖业联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获得广西专利一等奖;4月,北海糖业在蒙牛前置供应商第8期大会上被授予“卓越品质奖”;5月,中粮糖业联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荣获中粮集团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6月,崇左糖业获我国主导制定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ISO56005等级认证证书(1级),成为制糖行业首家获该认证企业;7月,崇左糖业获得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炼糖产业认证与审核方面,唐山糖业通过FSSC22000突击审核,漳州糖业取得清真认证,辽宁糖业通过6家客户审核。实验室技术突破方面,唐山糖业糖浆在线监测实现每15分钟自动取样,漳州糖业近红外检测仪可实时预警色值偏差(响应时间<5秒),检测效率提升50%。技术标准化方面,辽宁糖业制定《糖霜企业标准》(含水率≤0.03%、粒度≥120目),并发明专利2项(色值在线检测/全水分析法),唐山糖业建立葡聚糖自检法,标准覆盖率达到100%。
3.数字化建设逐步深化,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信息化建设,推动制度流程化、分类风险管理,修订相关制度,全面优化采购管理体系。从制度管理、风险管理、物流整合、数据整合等维度升级仓储物流管理。推动机械化、数字化升级,规范信息化新建项目数据治理标准,为后续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加快推动漳州工厂设备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确保实时预警、及时纠偏。
(三)抓细节、保落实,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打造并完善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全面细化成本要素拆解、分析与管理,同时加强内外部对标对表,针对性固强补弱,促进价值链各环节全面降本增效。
1.农业环节,立足“原料第一车间”,持续稳量提质
甘蔗糖严控砍收含杂率,大幅提高优质品种种植比例,有效提升了甘蔗含糖量水平。甜菜糖调整种植区域结构提升优势区域比例,创新综合保藏模式,通过分类存放、无人机消杀、自动测温等手段为长周期生产提供保障。番茄产业推广铺膜机、移栽机等应用北斗导航,提升番茄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
2.加工环节,科学有序推进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流程
甘蔗糖生产期按班组进行能源消耗统计,及时纠偏,加快落后设备淘汰更新,2024/25榨季能耗、成本指标较预算和同期均有所改善。炼糖业务全力突破工艺壁垒,极致压缩可控成本,辽宁糖业借助蜜洗工艺无人化改造,脱色率显著提升15%;漳州糖业运用赋码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设备巡检,日产量稳定保持1,400吨;唐山糖业加快滤泥脱硫改造,脱硫率增加15%,实现固废减量500吨/年。
3.购销环节,以集中采购为重要抓手,持续提升经营质效
公司坚决贯彻执行集采战略,在海运、汽运、生产物资服务等领域加大参与、拓展资源、规范管理,通过聚量换价释放规模效应,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食糖销售加大跨部门协同,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番茄业务加快在手合同执行,紧盯货款回收,深入推动“新新番茄”工程,全力开辟酸汤及汤料专用酱等新赛道,推动Ecovadis认证,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牢牢保持客户粘性。
(四)强合规、重安全,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公司持续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弘扬合规文化,通过深化ESG体系、升级合规体系、强化系统管理,依法合规经营,确保公司行稳致远。
1.深化ESG体系,打造中粮糖业国际化绿色名片
结合中粮糖业行业特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及“有你才甜蜜”品牌口号,中粮糖业确定“甜蜜有你,未来有你”的战略目标,形成ESG“SWEET”战略规划。公司已建立“1+72+153”ESG工作体系,将ESG理念逐步融入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推动公司加快“向绿而行”。2025年上半年,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结合国内外指标体系及最新出台政策,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迭代,持续深化ESG体系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多家番茄工厂通过Ecovadis认证,4家工厂获铜牌,有效稳固欧盟销区客户,提升ESG国际影响力。根据WindESG最新评级结果,公司ESG评级提升至“AA”级,连续三年实现跃升,综合得分8.31创历史新高。
2.升级合规体系,全力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化建设
公司确定“3+3+4+N”的总体思路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即筑牢三道防线、做好三张清单、打造四大模块、提升N项重点领域的合规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完善合规制度、优化防控机制,组建合规队伍等手段,稳步扩大合规管理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增强内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按照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标准全面修订合规手册,系统性推进合规认证;开放举报通道,增强合规管理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开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培训、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内审员合规培训等多场专项培训;组织合规内审员参加并通过CQC内审员考试;优化风险与岗位职责清单;联动开展跨部门联动运营模式法律风险梳理,升级合规与风控机制。公司通过系统化升级合规体系、强化全员合规意识与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了透明、高效、可操作的全链条合规生态,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3.强化系统管理,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环保管理质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体系建设、评估诊断、人员能力提升、典型问题治理等,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公司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一是提高安全生产基础能力。构建三级培训制度体系,编制标准化培训内容课件,实施安全管理人员提升专题培训。分业态编制典型隐患标准化排查手册,指导各级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对6家5S标杆企业开展现场辅导,推动打造各业态现场管理标杆企业。二是推进食品安全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以番茄公司为试点构建风险模型,推进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三是优化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常态化开展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升级,确保持续稳定达标排放。统筹推进碳达峰行动,开展节能降碳诊断和产品碳足迹核算,采购绿色电力,促进公司绿色低碳转型。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